肠穿孔的定义是什么?
肠穿孔,就是由于肠管内在或者外在因素导致肠管上某个部位破裂,肠壁的完整性被破坏,以至于肠内容物(肠液、粪便等)流入腹腔的过程,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。
肠穿孔应该看什么科?
英文名称:Intestinal perforation.
别名:肠破裂、肠管破裂、肠道穿孔。
就诊科室:胃肠外科、急诊科、普通外科、消化内科。
肠穿孔的病因有哪些?
内在因素:
肠道自身疾病:包括消化道溃疡、肠道慢性疾病(如肠伤寒、肠结核、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)、肠道良性或恶性肿瘤、肠系膜缺血性疾病、肠管憩室、肠梗阻、腹内或腹外疝等。
药物: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、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等);使用胃肠道激动剂(如新斯的明),大剂量应用可使扩张变薄的结肠剧烈蠕动造成穿孔。
外在因素:
医源性因素:结肠镜检查、肠息肉切除术、腹腔穿刺术所致肠穿孔;
外伤性因素:如肠道突然受到直接暴力打击(车祸伤、刀刺伤等),误吞服异物(如鱼骨、枣核、具有磁性或者腐蚀性的物体等)导致肠管被穿破,造成肠穿孔。
不合理饮食:如暴饮暴食,大量进食生、冷、硬食物,导致胃肠道急性炎症、应激性消化道溃疡,从而诱发肠穿孔。
肠穿孔的常见人群有哪些?
本病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,常见于好动、误食的儿童、饮食或者作息不规律的青少年、有肠道慢性疾病的患者、肠道肿瘤及腹外疝患者、长期便秘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等。
肠穿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
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刀割样腹痛,并在深呼吸与咳嗽时加重,患者常因剧烈腹痛无法平卧或直立行走,医生在腹部查体时常有压痛、反跳痛、肌肉紧张。
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寒战、心率加快、血压下降、神志淡漠等全身中毒症状,严重时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。
肠穿孔应该如何诊断?
详细询问病史:腹痛开始时间、疼痛程度、腹痛部位有无扩散或转移、有无不洁饮食、剧烈运动、消化道疾病史、疝病史、服药史、便秘、误吞异物或外伤等;
体格检查:腹部压痛反跳痛程度、有无局部腹肌紧张、腹胀程度、肠鸣音、有无腹膜炎体征、双侧腹股沟区有无明显包块等;
影像学检查:腹部立位平片、腹部 CT 检查或腹腔穿刺抽出粪性或血性浑浊液体,可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肠穿孔如何治疗?
保守治疗:
如果是空腹穿孔、症状不重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。包括胃肠道减压、预防感染、营养支持、维持水、电解质平衡等。
手术治疗:
对于诊断明确,保守治疗效果不好,腹膜炎症状有加重趋势,评估后能够耐受手术的病人,手术是主要方式。
术中根据肠穿孔的病因及穿孔部位大小、腹腔污染程度、患者自身的条件等会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案。
肠穿孔的预后如何?
预后取决于病情、治疗时机以及治疗方法。
对于病情轻的肠穿孔,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一般都较好;
穿孔较重时如能早期行手术治疗,多数患者不会存在生命危险;
然而对于病情较重且无法早期手术的,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,死亡率会比较高。
肠穿孔应该如何预防?
日常饮食及运动:
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切勿暴饮暴食,尤其对于有肠道病变者禁食辛辣刺激、生冷硬、易产气、难消化等可能加重病情食物。平时注意适量体育锻炼,增强自身体质。
生活方式:
养成良好排便习惯,注意腹部保暖,定期进行健康体检。
原发病治疗:
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病,腹外疝等疾病。
医源性损伤:
进行结肠镜检查时操作规范,动作轻柔,进行腹腔穿刺时注意穿刺部位选择。